跳出思维定式,看看2015年的十二个商业预测
跳出思维的定式,做出一些大胆但合乎逻辑的预测,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人类经常会把总体的趋势都搞对,把具体的时间都搞错。纵观所有这些预测,可以隐约找到两个关键词一直贯穿其中——BAT和政策。移动互联网领域热衷于谈论“失控”和“去中心化”,但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整个商业界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再中心化”的过程中。其中主要体现就是以下3点:
1. 政策监管开始跟上,对行业的发展和走向影响巨大。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以及电视盒子的发展就是非常清晰的政策影响产业发展的案例,在2015年,政策的影响只会更加巨大,例如影视、P2P和私募股权众筹。
2. 产业巨头进场,马太效应凸显。以“BAT”为代表的巨头们在2014年的布局,将无缝地延伸到2015年,他们的一举一动,将极大影响行业的游戏规则和生态。在2015年,智能手机、智能硬件、手游和社交领域,都要更多看巨头们的脸色。
3. 政策+BAT是否会有更大的化学反应?政策的方向结合BAT的资源,会不会在一些方向上形成井喷一样的爆炸力?这一点可以重点关注我们对于数字音乐和电子竞技的分析。
下文是《商业价值》杂志所做的2015年十二大预测的具体内容:
BAT战略投资智能手机
2014年圣诞节,奇虎360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做手机,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互联网巨头对于智能手机的琢磨从来没有停过,简单说这是一个网络入口,是流量的新源头;更深层次的说,手机上能承载的东西太多了:系统、应用、服务,包括已经崭露头角的一大空间——智能设备控制器。
在手机上,互联网巨头都有过动作——2011年阿里和天语合作推出阿里云手机,360与华为也有过草草合作。互联网巨头清楚入口的作用,因此想要结盟手机厂商去布局;智能手机厂商也并不排斥互联网巨头们,它们不仅有软件、内容和服务上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巨头有资金。双方虽然都需要彼此,但是以往的几场“联姻”由于双方各有思考,利益捆绑又不够深最后合作告吹。
在要不要自己做手机这件事上最纠结的应该是腾讯,内部也早就有团队,但是从传出做手机的风声至今已经一年,据知情人士透露:马化腾对现有的东西并不满意。如果说腾讯下定决心或者倾尽资源能否做出手机,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随着360与酷派的结盟,抛出了另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应该在所有互联网巨头心目中有所盘算:那就是战略投资,或者双方出资组建新公司。
在手机布局这一块最迫切的是360,从PC到手机,360的影响力、话语权、产品形态都面临着挑战,坊间流传了诸多360要并购的目标:魅族、一加,据笔者了解这些也都不是空穴来风,迫切的心态令周鸿祎比BAT先走出了一步。
阿里在手机这一块一直屡有动作,前有天语,2014年又有魅族,但是合作方式依然不是深层的利益捆绑方式,并不能算是阿里的布局。阿里一直对自己的云OS寄予厚望,但是无论OS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数据还是另有其他打算,无法直接碰触到用户对于阿里而言都是一种遗憾。
百度的境况与阿里类似,也是在基于其百度云试水终端产品。
这里还有一个玩家就是京东,随着JD Phone的风生水起,京东与手机厂商结成了爱恨交织的关系,但是凭借强大的渠道实力,京东会是一个不错的战略投资者,但是有一个关键加持就是一旦京东出手投资那么腾讯是否会站进这一队,甚至形成三头利益捆绑关系,如此的话这可能是未来征战手机领域的最强战队。应该说各家都有战略投资的意愿,但是没有必须当下做决策的理由。
也许360这一动作会成为理由,互联网厂商极爱制衡与布局:当一家先动起来,寻求资本层面的战略结合,这个逻辑就越发具可行性。悉数曾经风靡一时的:团购、视频等领域,都是一家动,随后引发连锁反应,各家纷纷开始布局。
2015年显然大家进入了不仅有意愿,而且有动因的一年。
再看手机厂商这边,这两年新涌现出的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品牌,以及像魅族这样的选手,都在等待着互联网战略投资的机会,而他们所看重的已经不仅仅是资金,而是资源。换句话说,BAT哪家的资源更好,就更容易招徕实力更强的盟友。
微信走下神坛,从社交网络到社交工具
Facebook已经连接了世界上一半的上网用户,而微信则把中国大部分移动互联用户圈入其中。两者都在变成昔日电报网、电话网那样的基础通讯网络,也同样都面临着增长后劲乏力、炫酷不再年轻人纷纷逃离的问题。2014年,二者除了通过收购、分拆不断增强自身的“通讯功能”,消灭潜在的威胁者,剩下的就是如何在自身的封闭城堡中“做生意”,将海量用户变现为海量收入。
Facebook在2014年初豪掷190亿美元将通讯工具Whatsapp一举拿下,收割了4.5亿月活跃用户,也补足了自身在移动端的短板。只是大笔收购并不能让扎克伯格高枕无忧,就在两个月后,Facebook不顾用户的怨声载道,强行将通讯工具Facebook Messenger App拆分出来,即便在App Store和 Google Play里面收到14个一星评价,扎克伯格依然不为所动。2014年11月10日,Facebook对外宣布Facebook Messenger App的月使用者已经突破5亿人,似乎以“不畏众怒、我行我素”著称的扎克伯格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由于腾讯在中国IM市场十多年的霸主地位,所以微信欲收购而无对象,与同门兄弟QQ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对于腾讯内部资源整合、话语权的争夺潜流涌动。在市场上,微信和手Q也在拼抢用户使用时间的过程中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
微信6.0试图通过6秒视频来宣布“视频时代”的到来,然而在小视频在朋友圈刷了一阵屏之后,人们的热情很快就冷却下来,大部分人弃之不用。这证明将视频整合进一个已经过于臃肿的社交平台,不是明智的做法。
就在1个多月后,微信的第一个独立应用——微信电话本再次点燃了人们的想象力,这一招与Facebook分拆Messenger异曲同工。不过,相比生于web端的 facebook,移动端“土生土长”的微信不需要去补什么短板,而是帮助仍以电话通讯为主的用户完成使用习惯的迁移。正如马化腾所言,“不是什么战略型产品。”
当人们线下的社交图谱向Facebook、微信上的迁移已经基本完成,当Facebook Page和微信二维码被印在公司简介、个人名片,当两者将短信、电话的功能接管过来,还整合了图片、语音、位置、网页等丰富多样的通讯方式的时候,它们正在从社交网络变身为移动时代的通信工具,人们倾向于在上面维系关系而非拓展关系,联络旧识而非结识新交,不再有乍见则喜的新鲜感,而是成了时时刷新、厌倦却又无法逃离的日常。
而因为《追气球的熊孩子》而陷入“少年不可欺”的抄袭风波,或许正好印证了陌陌正在多么不遗余力地推广“附近群组”,从“我是陌陌分之一”、“就这样活着吧”、“一碗热干面”到“追气球的熊孩子”,陌陌为了使新的slogn“总有新奇在身边”深入人心可谓拼尽全力。毋庸讳言,这是陌陌在上市之前的“自我洗白”。顶着“约炮工具”的帽子不仅会让投资人皱起眉头,更是阻止陌陌用户增长的一个非破不可的“诅咒”。
总注册用户1.8亿,月活跃用户6000万,虽然与微信、QQ差距明显,但是陌陌仍然坐上了国内第三大移动社交平台的席位。而且,在LBS社交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当微信已经成了线下社交关系的投射,朋友圈里日复一日的晒孩子、秀恩爱、晒自拍已经不忍直视的时候,“总有新奇在身边”给渴望新鲜刺激的人们开了一扇透气的天窗,就像当初的QQ和微信一样。从“约会神器”时代的一对一单刀直入,到“附近群组”时代多对多的线下活动,用户对于陌陌的使用也在从猎奇走向日常,回归到人们的社交常态——由面到点。
对于文艺青年和二次元宅男宅女来说,脱离地理限制的网上兴趣社区更值得流连忘返。那么,对于并无特殊爱好的普通青年来说,本地的兴趣图谱更接地气。聚起一帮人捣台球、耍麻将、唱K,认识身边平日戴着面具的Les、Gay,结识同乡,初到新地方时向周围的人发起求助……
如果说微信是对基于通讯录的社交关系的颠覆和重构,那么陌陌就是在地理位置的纬度重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了社交网络的真正O2O(而不是微信面对面建群那样的“伪O2O”)。微信做的是存量市场,陌陌则在开拓增量市场,想象空间更为广阔无涯,“洗白+上市”之后的陌陌“未来可期”。
同时,如果连课程表都标榜自己是“泡妞神器”的时候,你就知道社交应用在2014年的火爆程度了。
虽然图片社交、视频社交在美国已经火爆了两三年时间,但是在中国2014年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已一发不可收。图片社交、视频社交、状态社交、弹幕社交、运动社交、阅读社交、新闻社交、习惯社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处不在的“社交触点”正在使每一个小众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圈子。
如果说Facebook、微信着力打造的是一张映射真实线下关系的社交图谱,陌陌在构建一张基于LBS的位置图谱,那么群起而兴的各类社交应用则在用兴趣图谱实现对社交图谱、位置图谱的重构。爱晒名牌的潮人们在Nice上用tag连接彼此;不吐槽不痛快的毒舌们在A站、B站上勾搭——“前面的那位留步”;懂球帝们一边看球一边互相吹水、八卦;不爱热闹的“孤独客”在Same上面自己建一个小角落,守株待兔;强迫症患者在种子习惯上面互相监督,聚众打卡;Gossip girl们在秘密、无秘上散播流言蜚语、同事秘辛……
无关注、碎片化、轻关系、群体中的私密交流……它们无意也不会成为下一个微信,却正在蚂蚁搬家一般蚕食我们在微信上的时间。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的下一步就是社交关系碎片化,不用再在朋友圈里言不由衷地为亲朋好友的状态点赞评论,不用再在家人、朋友、同事的单调社交圈中来回打转,你的一张照片、一个爱好、一条状态、一句吐槽都会成为你与陌生人相识的一个契机,开启一段美妙或许短暂的缘分。
全面开花的社交应用将会把“单向度的人”身上的多重身份解放出来,也是对基于家庭、婚姻、地域、工作等传统关系的一种颠覆和重构。浅尝辄止的社交在分散的社交应用中进行,而惺惺相惜后的进一步交往则转移到微信等通讯工具上。一网多点,这可能就是未来社交网络的基本形态。
私募股权众筹监管细则出台,公募还要再等等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经在为回报、捐赠众筹作出相应调整,2015年可能出台新修的合同法,对这两种众筹模式作出规范。将回报众筹、捐赠众筹的监管与股权众筹分开,因为前两者可能达到的体量规模、涉及的资金量、面临的法律风险,都明显小于股权众筹。目前回报众筹正在向智能产品预售的方向发展,在几大平台的良性竞争下,规范的市场将会形成;捐赠众筹可能面临的问题,无非是受捐赠对象的诚信,目前捐赠众筹平台也在着手建立完善的征信结构。
私募股权众筹由于涉及资金量大、风险高,将会被重点监管,证监会可能于2015年出台相关监管条例。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政府有意让私募股权众筹来拉动经济增长,也不断放出相关声音。比如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鼓励互联网金融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旨在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
相比其它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部门如此快速动作,因为国家支持私募股权众筹的发展,此前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投资人要求“刚性兑付”的现状,股权众筹让融资者有了新的途径——用股权来解决刚性兑付的问题,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未来更多资本将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私募股权众筹必然会被重点监管,2015年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会对前不久证券业协会颁布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做一些规范和调整。征求意见稿对股权众筹的备案登记和确认、平台准入、发行方式及范围、投资者范围等内容作了明确,但是,社会的反应很激烈,大众认为这一意见稿罗列的条件很严苛,将普罗大众拒于众筹门外,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和众筹的本意,一些从业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路因此更加漫长。
所以,证监会出台的监管办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作出调整,比如,“单个融资项目的最低金额不得低于100万人民币”,“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其中数字还将有浮动。
单笔最低投资金额、投资人金融资产、融资项目最低金额等等要求可能下调,但变化不会太大,原因在于几点:
首先,让具有投资专业背景、经验和一定资金能力的高净值人士加入私募股权众筹,监管部门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小,万一遇到问题,监管部门也不会被投资者追问着要求兜底。
其次,政府即便支持股权众筹,也只是希望它成为另一个私募的摸样,并且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加入,在这次的征求意见稿里已经可以看出,监管层表示券商可以直接来做私募股权众筹,的确,传统交易所做私募股权众筹将会更加得心应手,不过,因为私募股权众筹市场目前看来小而散,传统金融机构目前并没有迫切的意愿进入。此外,不少从业者期待公募股权众筹的监管政策出台,比如“投资额不超过5万”、“投资人数没有上限”、“投资者没有收入、资产门槛”等看起来更加公平宽松的政策。但现实问题是:监管层未必真的在意公募股权众筹将会如何实现“普惠金融”,他们在意私募股权众筹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从而拉动中国经济发展。
公募、私募股权众筹的监管规则不太可能同时出台,因为监管部门此前并未出台过两部领域相近的监管条例。私募股权众筹将继续以“高大上”的姿态延续金融的贵族风格,公募股权众筹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期待。
P2P创业窗口关闭
互联网金融为何在中国遍地开花,不妨先看看一位传统小贷公司眼中的P2P。
张炳煌被称为香港的“小贷之父”,他所创建的亚洲联合财务公司(以下简称亚联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外资小额贷款公司。2007年,深圳作为外资小贷公司的试点开发,亚联财将贷款业务扩张到深圳,随后随着辽宁省省长去香港招商,拿到了辽宁省小贷金融的牌照。如今他已经在国内的15个省市设有分支机构,开设了130多个网点。
张炳煌毫不掩饰这家已经有23年历史的公司正在受到互联网P2P企业的冲击:第一,P2P企业不用拿牌照就可以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亚联财不仅仅需要牌照,而且牌照不是一个省或者市,只可限制在一个区域经营。第二,传统小贷公司有注册资本限制,比如亚财联每进入一个新地方设立小贷公司都需要单独的注册资本,北京需要5亿的注册资本,全国花了50亿~60亿人民币的注册资金,而互联网金融公司则免去了这一麻烦。第三,小贷公司需要交报告给银行、金融办,并且限制最高利息是标准利率的4倍,P2P并不受利率的限制。
因此,在监管不对等的情况下,传统小贷公司正在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亚联财也决定与点融网进行合作,以将业务扩张到以前难以进入的省份,以规避牌照和注册资金的烦恼。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有两类,一类是监管套利,另一类是基于数据的创新。对于监管套利而言,在P2P借贷发展的早期,没有注册资本、牌照限制,几千元钱雇人搭一个网站就可以运转起来。
最对P2P初步拟定的监管思路中,强调了4点:不得设立资金池,平台是中介性质,平台自身不得提供担保以及不能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且对P2P企业取消牌照限制,都利好那些正规的P2P借贷企业。
监管方向的利好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潮。然而,2014年并未出现详细的监管细则,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知情人透露,在2015年的监管细则中,将会对注册资金等作出限制,提高准入门槛。这意味着,P2P监管套利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创业型公司继续进入则会面临金融业较高的门槛。
从数据创新来说,P2P平台改变了银行模式期限错配的方式,将投资人与借款人一对一匹配,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小额、分散”等金融思想分散风险。最重要的是,新技术的出现,使得P2P可以利用以往积累的数据进行信用管理,用技术提高风控效率,降低成本,这正是未来的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核心是如何控制风险,以及风险控制模型中是否能够使用新技术,一切的基础都是数据。传统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互联网公司比如阿里、腾讯、京东等也都拥有与电商相关的数据积累,而传统企业比如万达等拥有诸多上下游供应商的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资产。因此大玩家入局将会是2015年的重头戏,也会有诸多如亚联财和点融网之类的线上线下合作,这也远非从头开始积累数据的创业公司可比。
P2P之间是否会如互联网市场般合纵连横成为一大疑点。不同于普通的互联网并购逻辑,P2P企业的坏账率成为很多企业的黑匣子,考虑到金融资产的特别性,因此并购操作上困难重重,这增加了风险投资退出的难度。此外,在监管套利过去的时代,到底什么是这些P2P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思考,这就更加比拼各家P2P的风控技术和数据积累。
从宏观因素上看,经济正在结构性下滑,比如钢贸行业不振,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增速放缓,此前贷款给这些行业的P2P们平台风险变大,股市的上涨也将影响普通投资人对于理财平台的选择。因此,2015年P2P面临着投资端、理财端和新入者的三重压力。如同电商与团购的发展曲线,2015年将会是市场洗牌期。当然,一些对垂直行业有深刻理解的小而美公司或者区域性公司,依然具有吸引力。
音乐正版化大势来临
2013年7月1日, QQ音乐首先宣布“各大唱片公司联盟、线上和线下都达成了协议,开始推行音乐付费。”但2013年,数字音乐平台非常分散,音乐正版化和音乐付费也最终被搁置。但从2013年之后,许多互联网巨头开始染指数字音乐领域,2013年阿里巴巴收购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2014年A8旗下的多米音乐收购Jing.fm,数字音乐行业开始逐渐集中。
从海洋音乐、酷狗、酷我合并的传闻开始,海洋音乐成为低价收割音乐版权的第一家公司,在那之后,腾讯QQ音乐闻风而动,且具备极强的执行力,在音乐版权的低位处收购大量音乐版权。2014年底,腾讯QQ音乐先后与华纳、索尼签订了在中国大陆数字音乐音频内容战略合作及版权分销合作伙伴,并透露QQ音乐版权音乐已超800万首。
通过版权和资本完成市场的重新整合,就像复制前几年视频行业发生的故事,音乐平台正在被正版化推动着进入寡头竞争时代,现在音乐产业的格局也已经被版权重新规划。
2014年11月24日,QQ音乐起诉网易侵权其623首网络音乐版权。11月27日,环球音乐发警告函提出天天动听、网易、虾米侵权,当音乐平台开始变成一种资本游戏,许多小型的音乐平台势必会被迫退出这个行业。
2015年,音乐产业会全面实现正版化,当然这对于传统唱片公司来说是利好的消息,音乐版权会水涨船高,但随着音乐平台的集中以及移动支付的便利性,音乐的收费也在所难免。
游戏冠军奖金过千万美元
2004年,孟阳在长城上接过100万元人民币奖金的时候,或许在场所有为此感到兴奋和不可思议的人都不会想到10年以后,LOL S4奖金池超过213万美元,冠军奖金达到100万美元,而 DOTA2国际邀请赛(Ti4)赛事奖金池总额会超过1000万美元,冠军的奖励高达473万美元。
现在,DOTA2的每月全球独立玩家人数超过980万,2014年初的数据显示,LOL 每月在全世界的用户超过6700万。毫无疑问,DOTA2与 LOL 是当今中国最火热玩家参与最多同时也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游戏。
分析腾讯公司近3年财报,2012年总收入为438.9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游戏收入为228.49亿元,2013年收入为604.37亿元,网络游戏方面的收入为319.6亿元,2014年上半年,腾讯公司收入为381.46亿元,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到214.68亿元。游戏已经成为现在腾讯最主要的业务营收来源,而早在2009年,腾讯就参与了 LOL 制作方 Roit 的风险融资,并在2011年通过现金和股权交易完成了对该公司的收购。对腾讯而言,LOL 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藏。退,可在国内市场上攫金,进,能发挥国际市场上投石问路的先头堡作用。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10年之间,一度被官方正名却又因为这种社会原因而沉寂下去的电子竞技在中国逐渐迎来了它的春天。Xbox One 和 PS4虽然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并且伴随着锁区、审核等诸多限制,但它们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还是松动了长期以来束缚在中国电子竞技产业链条上的沉重枷锁。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游戏开发商而言,这都算是好消息。产业链的成熟导致的结果将是,资本势力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并持续推动电竞行业的持续升温。同时,从国家意志层面来看,在昆山举办的 NEST 2014的主办方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办,设立了包括FIFAOL3、星际争霸2、LOL、DOTA2在内的4个正式比赛项目,总奖金高达近100万元人民币,2014年才诞生的 WCA 则是由银川政府主办的全国性电竞赛事,总奖金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大公司的支持力度及整体电竞大环境的改善,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地方莫过于奖金池的额度。2014年,通过众筹累计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 Ti4赛事无疑显示了这项运动的热度和“众筹”这一互联网模式结合之后产生的巨大威力,而且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电竞玩家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组织方、制作方推动运动影响力的目的,电竞赛事的奖金额度还会不断上涨。
450万美元,这是欧足联给予欧冠赛事四强球队的奖金额,176万英镑,这是温网男女单打冠军的奖金额,根据恒大足球队2014赛季的奖金方案,该球队30轮中超比赛之后获得的奖金为1800万元人民币。2015年,在电子竞技这一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体育运动的赛事中,或许,我们将见证1000万美元奖金的冠军诞生。
大制作手游成为主流
2014年11月,当乐网数据显示,RPG游戏(角色扮演类网游)首发量占比已高达56%,其中即时RPG为38%,回合RPG为18%。相比上个月渠道新接入游戏来说,RPG类产品的数量已经超过卡牌类,其他的渠道数据也呈现出这一结果。显然,手游重度化(重度手游通常指,玩家在线时间长、黏性高、付费能力强)已成大势所趋。
尽管重度游戏是行业热点,但2015年跟进押注重度手游的风险也会大增。《刀塔传奇》一炮走红后,市面上快速出现了一批同质类卡牌游戏,这种跟风的策略在2015年不太可能奏效。2015年,手游市场细分化的特点将会更加明显,以飞行射击类游戏《全民飞机大战》和《雷霆战机》为例,两款游戏的相继上线,虽然两款游戏类型趋同,但在玩法上做了足够的差异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最终都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后,玩家已经具备了对一款游戏优劣的判断能力,对游戏制作的精良度要求越来越高,效果一般的产品很难打动他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手游的门槛,倒逼手游厂商走上精品化道路。
因此,单个细分领域的厮杀将会格外激烈。玩家能够记住的恐怕只有垂直榜单的前两名,排在后面的游戏机会将会非常小。而重度手游以高投资、高收益著称,与之而来的还有高风险。手游市场的唱衰声早已消失殆尽,资本、人才、产品等资源都在快速涌入。端游厂商也陆陆续续入场,切入的游戏类型就是他们驾轻就熟的RPG游戏。大批拥有知名端游开发经历的制作人另起炉灶,踏上了手游创业路,RPG基因决定了他们更乐于开发重度手游。
与国内市场恰恰相反,国外的手游以中轻度见长。中轻度游戏对于研发团队的创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几乎是在白纸上画画。很多RPG游戏在开发过程中会选择已有的100个系统中挑选玩家最喜欢的20个,然后进一步选出5个进行深度改造。而创意休闲类游戏并没有如此多的样本可以效仿RPG,所以不确定性更强,这就需要研发人员冒着一定的风险去投入更多精力。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了端游时代的教育,用户对于RPG游戏接受程度高,游戏厂商能够准确把控用户行为、喜好,进军这个市场更加稳妥。
从另一个角度看,重度游戏领域聚集着最优秀的游戏大佬、创业团队,竞争激烈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品类,盲目跟风的小团队将会坠入万丈深渊。
我们可以比照PC时代RPG游戏的发展路径,在2004~2008这5年时间里,中韩两国涌现了无数RPG开发团队,一些小的团队在2004年还能侥幸获得成功,但是从2006年开始,小团队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最终,这个市场里能够数得上来的游戏不超过5款,而且这5款游戏分属不同品类。比如混合制的《梦幻西游》、武侠风的《天龙八部》等,都是在各自的细分方向上站住了头名,排在后面的团队只能望其项背。
2014年,开发重度手游无疑是发家致富的捷径,但是当时间来到2015年,重度手游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坑”,只有最先爬出的人才能重见天日。
燃料电池汽车元年到来,特斯拉风头不再
“Fool Cells.”特斯拉的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从2013年起就一直在在多个公开场合对氢燃料电池(Fuel Cells)如此评价。他认为氢燃料汽车实际就是燃烧碳氢化合物的汽车,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氢虽然是理想的火箭燃料,但是挥发性高且易燃易爆。居高不下的加氢成本也是燃料汽车商业化的重要挑战。
丰田汽车北美区CEO詹姆斯·兰兹(James Lentz)则回应道:“我要是马斯克,也会说同样的话。因为他把赌注都押在了电动汽车上。”让马斯克放不下的首辆消费级燃料电池车丰田“未来(Mirai)”已于2014年12月15日上市,使用氢作为燃料的“未来”加氢3分钟即可行驶650公里,并且实现了零污染排放。
纯电动汽车(EV)与燃料汽车(FCV)的战争由来已久。二者的优劣势都很明显:纯电动汽车充电成本低,车主能便捷地获得充电服务,但续航里程较短,充电时间长;燃料汽车加注速度快,能量密度高,行驶里程长,但加氢站建设费用高昂,整车价格高。
丰田在努力多年后成功地降低了燃料汽车的成本,让曾经造价百万的氢燃料汽车有了面向普罗大众的可能。“未来”在美国的售价为5.75万美元,并享最多达1.3万美元的政府补贴。鉴于仍旧高企的加氢成本,丰田将向买家免费提供3年氢气,并逐步增加在日本和美国的氢气燃料站数目。
目前美国境内有近28万辆电动汽车。根据特斯拉于2014年11月公布的第3季度财报显示,2014财年公司汽车生产量将约为3.5万辆,出货量达到约3.3万辆,较2013财年的出货量增长50%,但较此前对2014财年出货量的预期低5%到7%。
而丰田“未来”在日本国内的年销售目标为400万辆。这个数字离威胁特斯拉的新能源车霸主地位还有一段距离,即将推出的Model X和更为平价的Model 3能帮助特斯拉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成功经验给了丰田充分的积累和信心,丰田想在“未来”上再现普锐斯销售700万辆的成功。
除丰田外,诸多汽车巨头都在暗地发力自己的氢燃料电池车产品。现代汽车已推出了其ix35的燃料电池版本,而大众集团也刚刚展示了旗下三款氢燃料电池车产品。戴姆勒与福特、雷诺日产已经决定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目标是在2017年投放市场。通用汽车则与本田展开合作,结盟研发燃料电池技术。
2014年毫无疑问是特斯拉独占鳌头的一年,其在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营销上巨大的领先优势给传统车企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巨头们相继推出电动车,又纷纷试水燃料汽车,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2015年将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元年。对特斯拉和马斯克来说,只有一条路走到底。而由传统车企革新自己推出的燃料电池汽车将奋起直追。特斯拉依然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但夜晚繁星或将夺走它的光芒。
电视剧行业洗牌
电视剧的“一剧两星”政策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执行,届时,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两集。这样一来,电视剧制作成本的回收就集中的放大到少数电视频道上,而各卫视在电视剧采购上必然面临价格的上涨,电视剧制作公司也面临投入产出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
从表象上来看,“一剧两星”最直接影响的在于各家电视台,居于卫视第一阵营的湖南、浙江、江苏卫视等仍将出高价购买电视剧公司出品的优质新剧和大剧,甚至拥有足够的实力去选择独播剧,就像郑晓龙的新作、由孙俪主演的《芈月传》已经是各卫视争抢的对象。
但对于那些处于二三线地位的卫视,就可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之前一剧四星的情况下,二三线卫视更多的选择是通过合力购买来分销成本,但在一剧两星的情况下,许多卫视将失去许多优质剧目的播出机会。而对于电视剧制作公司来说,将会面临一轮市场的重新调整。当播放渠道收窄之后,电视台的购买决策也反向推动着电视剧制作公司在制作上必须走向精品化,而那些粗制滥造的剧会面临市场的萎缩。
这样一来,原本大型电视剧制作公司会推出更多的精品来抢占市场,而一些小的制作公司,就会在这轮竞争中退出市场。电视剧制作公司必须在投资结构、发行价格等方面重新制定规则。因此2015年,电视剧市场或将出现一次洗牌过程,在市场的驱动之下,电视剧制作公司、电视台、演员或许都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趋势。
智能硬件领域出现一个估值10亿美元级别公司
2014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异常胶着而精彩。
Google Glass的 API 不断开放,逐渐从一件极客圈的新鲜玩意儿变成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实际应用场景的工具,Apple Watch 也不甘落后在2014年9月的发布会宣布 Apple Watch 在2015年面世。1个多月后,摩托罗拉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 MOTO 360引起市场瞩目,微软紧接着推出了自己的手环。
微软在发布手环之前还推出了 Microsoft Health 平台,iOS8里的 HealthKit 加大了对健康应用的支持以及和 Apple Watch 的联动可能,这些都让移动健康市场第一次有了大规模扩张的潜力,借助苹果公司在移动智能市场的巨大优势及微软、耐克、三星以及英特尔等公司在这方面的持续投入,可穿戴设备市场蓬勃的缺口正逐渐被打开。
Gartner预测,可穿戴智能设备到2015年的出货量将达到6810万,次年则将超过9100万。报告显示,移动健康市场的规模在2015年将达到1300亿美元,消费者的花销超过2900亿美元,在接下来的6年里还将保持年均约40%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超过1.5亿部。
从用户和市场两个方面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都会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在中国市场,这一趋势或许还会更加明显,对广大集中于2000元价位智能手机蓝海市场疯狂厮杀的厂商而言,可穿戴设备市场不仅能够帮助其打造生态系统,还能在硬件之外通过和医疗健康等应用的互动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市场。在这个市场和资本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中,轻快、专注、有自己核心技术的硬件创业团队将迎来最好的时机。
2014年9月,Jawbone 获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公司市值超过33亿美元。2014年12月初,刚获得3500万美元B轮融资的华米科技公司估值已经超过3亿美元。这股由可穿戴设备引领的智能硬件大潮或许还将扩展到包括路由器、空气净化器等智能硬件领域,进而实现近几年一直被大家关注的“物联网”的真正的发展。
豆瓣被收购
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即将迎来自己的10周岁生日,不过它最大的挑战还是寻找到商业化变现的可行措施。
2014年12月末,豆瓣上的一篇文章在随后的几天引发了众多用户的共鸣,作者从豆瓣广告收入不振、用户被不断分流、移动端发展不力等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了豆瓣这些年陷入的颓势,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只期望它至少慢慢挺过去。
2006年,豆瓣完成第一轮融资,投资方是联创策源,金额为200万美元。2009年底,豆瓣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总额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2011年9月,豆瓣获得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的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3年过去之后,这5000万美元还剩下多少了呢?已经累计获得超过6000万美元融资但是在商业变现上一直表现得畏首畏尾的豆瓣对投资人而言是否已经成了一个鸡肋了呢?
在2014年刚推出来的“豆瓣”App的页面上,这家网站这样介绍自己——聚集了超过1亿用户,拥有1200万的豆瓣,收集了1800万影视、书和唱片,总计3亿条的用户评分评论。在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豆瓣建立起了自己在社区社交、大数据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以及庞大的流量,但是这些并无助于它在商业上获得足够的成功。
一方面,对包括创始人阿北在内的团队还是用户预期而言,以文艺、清新格调起家的豆瓣都无法通过简单的广告、流量这样的方式谋求变现;另一方面,仅仅豆瓣本身已经无法承担实现庞大用户数据的资源优化配置,无论是之前不了了之的阿尔法城还是试图和电商结合却未见起效的“东西”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豆瓣第一次实现了用户和用户之间基于内容的联系,但是,如何实现用户及内容本身的商品化外延,将二者和更多的线上线下的广告、商品、服务等联系起来,实现第二次联系却一直是豆瓣没有考虑清楚执行好的。
事实上,从微博推出的那一刻起,豆瓣就已经逐渐丧失了在商业化上探索并成功的可能性,和微博、微信等产品相比较,这个发展了10年“只”有1亿用户并且定位“文艺”主打影音书产品的网站很难再争取到大众用户。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上,众所周知的规律是得大众者得天下,听起来似乎颇为流俗,但这就是商业上的不二法则。
10年,对一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时间已经足够长久,尤其是对于豆瓣这样一家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都并不十分明朗的公司而言尤其如此,它的成长不仅没有符合投资人的预期,同时还远远落后于近些年乘着移动互联网大潮兴风作浪的一些新公司。它已经丧失了上市成为大公司的机会,而且正在慢慢失去投资人的信心和耐心。
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还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豆瓣唯一的选择或许就在于站队依附于大公司,用它最宝贵的用户数据去换取新的成长空间,或许,那时候阿北考虑的问题就是,在阿里巴巴和小米之间,哪一个是让他和豆瓣用户觉得不那么难接受的。
iPad停产
2014年苹果公司一共召开了两场新品发布会。2014年9月苹果推出了大屏智能手机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另外还发布了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以及移动支付Apple Pay和新版iOS系统。1个月后苹果发布了iPad Air 2、iPad mini 3、视网膜5K版的iMac、Mac mini以及iOS8.1系统。
这两场发布会区隔明显。iPhone 6/6+、Apple Watch和Apple Pay皆是话题性极强的新产品品类,而10月推出的这几款只是对已有产品的升级。尤其是iPad系列更是乏善可陈。iPad Air 2 和iPad mini 3 除了几个硬件参数的提升,与上代产品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
另一个产品品类的变化则发生在iPhone 6发布会的第二天,唯一一款仍在使用“点击式触摸转盘”(click wheel)的iPod播放器iPod Classic在苹果商店悄然下架,亚马逊和百思买里为数不多的存货被粉丝一抢而空。
2014年10月发布的2014年第4季度财报显示,来自于iPad的营收为53.16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的61.86亿美元下滑14%,仅次于iPod 28%的下滑速度。第4季度共售出1231.6万台iPad,比2013年同期的1407.9万台下滑13%。这也是iPad销量连续第3个季度下跌——iPod和iPad成为仅有的两个负增长产品。
这也是连续第3年iOS操作系统丢失在平板市场的份额。根据Garnter的数据,iPad的市场份额已从2012年的52.5%降至2014年的27.5%。除了更廉价的Android平板侵占市场,大屏手机的兴起也造成了iPad的衰落,iPhone 6/6+的上市更影响了iPad的销售。而新版本iPad亮点不足,亦无法刺激消费者更新换代。
平板电脑是乔布斯硬生生撕开的一块市场,他当时坚信3.5寸是最合适的手机尺寸,那么9.7寸的iPad也就弥补了大屏iOS操作系统的空白。而库克上台后,已经先后3次调整手机尺寸,5.5寸的iPhone 6 Plus和7.9寸的iPad mini 3观感差距并不大。
iPad的存在更显得尴尬。或许iPad将步iPod Classic后尘,成为下一个被下架的苹果产品。
以上就是商业价值杂志对于2015年的十二大商业预测,拭目以待吧。
玩Finnciti游戏理财的五大利益:
1.短期收益,开发土地可获得三项奖金,平均年奖金收益可达25%;
2.中期收益,享受机器人倍增带来的财富倍增,平均每年约2倍倍增;
3.长期收益,享受公司一年多达19次的永久分红;
4.公司或子公司上市配送原始股;
5.更重要的是,通过3—5年土地开发和Finnciti三出三进操作,可以打造出永续的现金流,今生再不愁没钱用,从而实现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心灵自由。(7年来机器人倍增约3480倍,2014年11月月度分红总额约600万元人民币)
文章作者:Finnciti芬希体_SMI理财_神魄
本文地址:http://www.finnciti.cc/6442.html
本博专注Finnciti理财,文章欢迎转载,互相学习,携手成长!